行业信息

Industry information

瘦子为啥不变胖

  昨天看了BBC的记录片,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个记录片基本讲述的是美国大学里相关专业的教授对肥胖的研究,其结论相对可信。

  实验选取了10个左右不同种族大概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瘦。而且他们都不太刻意控制饮食,很多人都自认为“吃不胖”。实验的时间是4个礼拜,每天那些人必须吃下1万大卡的食物,并且限制运动。可想而知,4个礼拜以后,这些人都胖了,有些人还出现了小肚子。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却不一样。

  在这些瘦子里,没有一个人的体重增加值超过15%的原体重,也就是说,体重增加有限。平均基本就5%左右。脂肪增加值,有一个男生才1%。其余的体重增加都是因为他的肌肉增加了。但是他根本没有运动健身!而他的体型也没有什么变化,基础代谢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身体本能的控制体重,让他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这,是由人的基因决定的,有些人生来比较不会胖。

  很早以前有一个类似的实验,美国科学家对一组罪犯做实验,让他们每天吃很多食物,条件是实验后可以提前出狱。最后他们发现有2个罪犯,再怎么吃,他们的体重就是停留在一个相对OK的数字了,一直上不去。这个在当时的研究里,被作为一个谜。

  研究还发现,这些瘦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饱了就不愿意再吃,哪怕食物再好吃。所以让他们每天吃下这么多的卡路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们在实验后恢复身材的过程也相当轻松,基本在2礼拜后,自然变回去了。可以说,比他们吃胖要容易多了,当然是对他们要付出的努力来讲。

  另一个相关研究,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了个实验。在他们吃的很饱很饱的情况下,提供给孩子们一盘巧克力饼干和一本填色画册,小朋友可以吃和画画。在一张桌上,有些小朋友还是不停的吃,最后把巧克力饼干都吃完了,而另一些则把装食物的盘子推开,只是画画,就算同桌把东西放到他嘴边也没有兴趣再吃一口。后来,他们对小朋友的某个基因做了比较,发现吃的少的小朋友,他们和吃的多的小朋友的这个基因数量不同。这个在吃的习惯上的区别,也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不需要可以去控制,也不存在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好这个说法。因为他们天生就不需要去抵制食物的诱惑,当他们吃饱后,自然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还有一项关于脂肪细胞的研究。一个人一生的脂肪细胞数量是很稳定的。在小时候,如果过于肥胖,脂肪细胞会大量增加,这些增加的脂肪细胞在以后的人生里是不会减少的。所以,小时候超级肥胖的人,长大也趋于肥胖,或更容易肥胖。因为他们的脂肪细胞数量多。当然,如果减肥,细胞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但相对来说,小时胖的,减肥需要更多的努力。而那些做第一个实验的人,小时候无一例外的,都是瘦子。

  有一个教授对脂肪细胞做了进一步研究,起因是发现一个饲养场里死于疾病的鸡都过于肥胖。最后他们发现,这些鸡的脂肪细胞里含有一种病毒。这种鸡病毒显著的在过于肥胖的人群里出现。它可以用脂肪细胞的营养,来复制脂肪细胞。但它一般只能维持2-3个月。最后他们也没说清楚是不是由于吃鸡导致人感染这种病毒的,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进一步研究,还是怕对鸡肉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我个人总结一下:

  1. 吃饱了就停,对有些人是不需要努力的,基因使然。很羡慕他们。虽然对我来说,抗拒美食比较困难,但值得为此付出努力。因为它确实有效。没有基因优势,那就逼自己养成习惯吧。

  2.瘦子吃不胖,是一个基于一定范围的事实。大家要相信,人人生而有差别。所以不能把别人的行为或食谱copy给自己。天生有优势的人,我们无法和他们比较。我要减肥,只能和自己比,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很多帖子问别人,我这么这么吃会不会减,或者会不会胖,这些都比较不容易得到合适自己的答案。因为你不知道谁的身体情况和你的一样。

  3.小时就胖的mm,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虽然辛苦,但事实已经在了,就好好面对吧。

  但肥胖的基因是被自然选择下来的,因为容易储存脂肪,可以抵抗恶劣自然环境,可以在饥荒是生存下来。可以说这在缺乏食物的以前不是坏事,但在追求以瘦为美的当今,就不是一个优势了。

  4. 以后少吃鸡肉。不管最后那个研究结论是否科学,那个现象听起来很恐怖。肯德基什么的少吃为好。既然要减肥了,或想保持身材了,就不要去冒这种风险。

  5. 减肥不易,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因为身体喜欢停留在它觉得你应该做的那个体重范围。对抗这个自然规律,必须要付出很多,大家有心理准备。长期保持减肥后的体重,也是一样。要一直到身体认为这个就是你应该有的体重了,你以后的路就轻松一些。

我要测试

选班指南

Curriculum guidelines

  • 为什么要成为健身教练?
  • 学习哪门课程最适合?
  • 为什么选择澳亚阳光健身学院?